4月20日下午13点30分,外国语学院在主教学楼C101室开展了主题为“融盐于水——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外语教学”的英语专业教研室教研活动。活动由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余霞主持,余霞、刘宇杉两位老师主讲,英语专业全体专职教师参会。
首先,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维民发表了讲话。王院长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学经历,谈到英语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英语专业教师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格局,并指出现在的付出是将来的收获,收获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现。期望老师们辛勤工作,乐于奉献,尤其是面对评估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迎评。
余主任对思政元素与外语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行了详细介绍和阐述。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定义,余主任强调了外语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涵盖四个维度:一是内容,要挖掘外语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案;二是管理,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及时反馈,让学生有获得感;三是评价,构建新评价体系,显性化评价过程中思政元素;四是言行,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做好榜样示范。余主任还具体说明了外语教学中的思政路径:理解育人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要明确显性教学目标,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此外,余主任以自己参加教学比赛的经历向大家说明了思政和教学结合的着眼点及重要性,鼓励年轻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
刘宇杉老师分享了参加“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的经验。刘老师重点讲述了对《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Ⅳ》思政主线的思考和对时事案例的筛选,结合POA教学法,以产出倒逼输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同时,强调了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还可以采取班级间交叉评价的方式。通过环环相扣的课程设计,实现语言、文化和思政的有机融合。
本次教研活动有益于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启发大家有意识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教学比赛获奖经验分享也为后续准备参赛的老师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教研室的发展。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