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艺术学院数媒教研室开展类型动画-红色动漫创作专题教师培训活动

2022-04-13

红色动漫专题创作 · 红色动漫教学实践·思政入课

 

2022年4月12日,数字媒体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并学习了叶佑天全国视觉艺术线上巡讲——红色动漫的艺术化创作路径与价值意蕴。

 

1.分享嘉宾

叶佑天,号柳山尘一,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诗意动画导演、视觉艺术家;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导,马来西亚(Kolej Universiti New Era)大学博士生导师(动画及设计学理论方向),湖北省党建工作「双带头人」典型材料人选,中国「诗意动画」概念构建者,青年「视觉诗人」,艺术理论学者,壹叶堂跨媒介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创始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秘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视觉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新时代社会美育宣讲团成员,文旅部双创人才库重点培养艺术家,北京冬奥会邮票邀方案首席设计师,中国高校数字与影视协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电影评介》动画专题栏目主持人兼视觉总顾问。

 

2.讲座内容

红色动漫文化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成长、壮大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年轻人喜爱的独特精神与文化样态。红色动漫文化之所以能够激励青年学子与民众在昂扬奋进中百炼成钢,在艰苦磨砺中玉汝于成,在勤俭修身中浴火涅槃,是因为其生成有深刻的现实必然性和内在的实践逻辑。红色动漫创作有独特的内在意蕴:第一、坚持真理、坚定理想是红色动漫文化的精神坐标;第二、心系百姓、不负人民是红色动漫文化的鲜明特质;第三、爱国如家、赤心报国是红色动漫文化的深沉积淀。

新时代要赓续发展红色文化,必须以适应年轻人的动漫方式“唤醒”革命文物,感悟红色文化意蕴;深挖精神内涵,创新动漫文化展现形式;依托数字动漫技术,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开展研学活动,打造红色动漫教育模式。 本讲将以主讲人红色动漫教学实践案例和壹葉堂多元的实践创作为例,解读动漫专业方向红色创作路径的多种可能,以唤起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学术热情,以此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产学研用”融通的红色动漫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立德树人"作出积极贡献。

 

3.学习精神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响应,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共同观看湖北美术学院叶佑天教授的线上讲座:红色动漫的艺术化创作路径与价值意蕴。

 

4.心得体会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朱云梅:

我们要寻找动漫专业方向红色创作路径的多种可能性,唤起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学术热情,以此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产学研用”融通的红色动漫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立德树人”作出积极贡献。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杨颖:

叶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个主题展开,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他近年来在红色动漫的创作实践,分享了他通过动画、数字媒体和插画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团队实践如乡村医生、丫丫的雷锋帽、飘扬的红领巾等,将中共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火警、乡村支教等故事以动漫形象趣味生动的讴歌了新时代中共党员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弘扬了红色精神。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我们的党能在动乱的局面里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国人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通过此次讲座老师们备受鼓舞,我们在做创作时不仅要聚焦当下热点也勿忘国家历史,要时时刻刻保持爱国之心,向党的优秀品质靠齐,同时要将自己中国人的特有品质发扬光大。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刘芷含: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所有老师都备受鼓舞,我们在做创作时不仅要聚焦当下热点也勿忘国家历史,要时时刻刻保持爱国之心,向党的优秀品质靠齐,同时要将自己中国人的特有品质发扬光大。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刘春艳:

当今中国,国产动漫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动漫动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具有传播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功能。将动漫动画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用红色动漫动画的形式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传播方式。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将这些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探索红色创作路径的更多可能性。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高树阳:

目前红色动漫动画在市场仍未占据一席之地,红色动漫动画如何更好的从校园开始,更快更好的在人群中传播。通过叶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收获颇多。思政入课,传播红色文化是国家倡导的,也是我们每一位高校工作者应该实践的。之后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也应当加入红色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那段历史,认同那时的先驱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不熄所做出的贡献,思政入课是方式,红色文化入心才是应该要完成的目标。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28-61565099 学院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蜀ICP备11012699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19 14:55:55